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会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搞好学会工作的信心
学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身层次的。由于学会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习惯于以适应传统体制和机制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开展工作和维系发展,与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明显不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遇到困难和问题是必然的。要摆脱困境只能努力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决不能期盼回归到过去的旧体制,这是绝不可能的。二是政府转变职能尚未到位。为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党和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政府机构的改革。由于机构改革远未到位,应该转变的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许多应该交由社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从事的工作尚未转移出来,学会在这种形势下面临困境是可想而知的。三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由于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也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自身也不同程度的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对学会的智力需求和经济支持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四是有利于推进学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保障环境还不够完善等等。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使学会面临一些困难。应该说,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想不遇到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走改革之路。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讲改革当然首先是要搞好学会自身的改革。国家所进行的综合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社会的大环境必然不断发生变化。应该说,如果学会能够不断搞好自身的改革,这种深化和变化是有利于促进学会发展的。否则,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也就是改革越是深化,社会环境越是变化,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从事科协和学会工作的同志们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会的生存和发展既提出了挑战,更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不仅要看到挑战,更应看到机遇。看到挑战有利于增强加速搞好学会改革的紧迫感。看到机遇不仅有利于增强信心,更有利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只要我们能够搞好自身的改革,又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够进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天地了。过去,我考察国外的学会虽然不多,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没有政府的资助,没有政府赋予的职能和任务,但凭借着对本学科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凭借着学术上的权威性,凭借着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如鱼得水的。我相信,通过长期的努力,我们的一些学会将来也会进入这种状态。 学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面临困境的学会出路在哪里?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改革。当前国家正逐步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如果学会不搞好自身的改革,与这种形势不相适应,就没法生存。学会改革的中心内容,或者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学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即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 |
组织形式关系到一个组织的活力。一个组织有没有活力,和它的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对一个学会来说,关键是要能够真正实现民主办会。要能够真正实行组织民主、学术民主、决策民主、财务民主等等。只有真正实现了这些民主,才能做到民主办会,才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过去,我们的一些学会是什么状况呢?可以说有的是民主办会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是“秘书长专政”。这样必然会使学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形同虚设,专家学者和广大会员在学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无法发挥。这样的学会怎么会有活力呢!很难想象,有一些学会连自己有多少会员都不知道,而且有的学会也不愿意发展会员。如果一个学会连会员也没有,还叫学会吗?还有存在的基础吗?应该说50年代学会在经济上比现在困难得多,没有钱,没有物,没有办公室,没有专职干部,为什么能够充满活力呢?关键在于科学家们在学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这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现在,科学家们在学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呢?应该说许多学会这个问题解决得是不够好的。学会组织形式的改革,必须能够保证实现民主办会,能够保证充分地发挥专家学者和广大会员在学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会员的学会,当然谈不上活力。专家、学者不能发挥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学会,也不可能有活力。如果有,反而成了怪事。只有让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学会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学会才会真正充满活力。 活动方式关系到能不能调动广大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学会能够设定开展一些广大会员喜闻乐见的、乐于参加的活动方式,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高。对于一个学会、一个团体来说,动则活,不动则死。一个活动都搞不起来的学会,它又怎么能有活力呢!为了能够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我认为从事科协和学会工作的同志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什么要参加学会这个问题。从行为科学的观点来说,我认为,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为什么看重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呢?为什么看重学会对其学术观点和论文的评定呢?关键是同行的评议,是本学科最权威的学术组织的评价,能够满足他们实现“自尊”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参加学会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和同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一些信息,满足他们自身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只有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学会的动因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会对广大会员才能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技术和服务的突飞猛进,满足于用传统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为会员服务已经不够了,需要研究在新形势下为会员服务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不能每时每刻只想要会员去做什么,更应该想能够为会员做什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个团体靠什么机制运行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学会基本上是靠行政化或准行政化的机制来运行的,现在继续沿用这种机制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尽快建立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运行机制,学会才有可能重现生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学会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要通过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高水平的、高质量的、高信誉度的服务,充分展示学会存在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支持,建立起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学会改革的内容很多,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这三方面的改革上取得一些突破,学会的形势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推进学会的改革还应认真研究和确定改革的目标。学会改革的目标应该怎样设定呢?我认为通过改革应该把学会建设成为:有利于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能够较好地实现民主办会;对广大会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学科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学术团体。这样表述可能既不科学也不严密,希望大家共同来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全国性学会的改革,我们将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方案。 推进学会改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时代,改革是不可能搞好的。二是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问题。从全国到省、市、县都有学会组织,如果对学会改革用一个“药方”,肯定是不行的。同是全国性学会或省级学会,也不能用一个“药方”。从学会类型看有一些是纯理科的,有的是工程技术类的,也有一些是科普类和交叉类的,用一个方案推进改革是不行的。要对学会进行必要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会,确定不同的改革思路和方案。对学会的改革必须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决不能急于求成,妄图一蹴而就。三是要努力提高学会干部的素质。能否搞好改革,和学会干部的素质也直接相关。只有努力提高学会干部的素质,才能准确地把握改革的方向,稳步地推进改革。学会干部的素质高了,很多问题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 (工作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