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程专业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在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举行期间,按不同专业设置了50多个分会场。2000年11月22日,设备工程分会场开始宣读论文,分为中、英文会场,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主任委员郑国伟、副主任委员刘林祥、丁立汉分别主持。设备工程专业应征论文共90多篇,入选《论文集》38篇,分会场共宣读中、英文论文23篇,其中英文论文7篇,由日本、韩国作者本人宣读,共有80多人(次)听讲。论文宣读后进行交流探讨,质疑答疑,学术气氛热烈。
中文会场宣读的论文中,“上海机电行业设备工作体系的形成和前景”(作者刘林祥)、“企业设备管理的定位和策划”(作者李航)对当前设备管理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提出了新论点;“设备诊断技术MDT是维修工程中的高新科技”(作者黄昭毅)、“往复式注水泵振动监测判断标准的研究制定”(作者陈荣振)等对当前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一定指导作用,有的研究成果已被生产企业应用;“M16-33型门座式起重机转台筒体开裂原因分析与修复”(作者史文利等)再次阐述了维修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75吨/小时Circotluid型CFB锅炉运行状况分析及技术完善”(作者夏光辉等)总结了该型锅炉改进、节煤和提高热效率的成果,以上论文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英文会场宣读的论文涉及范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体制和维修优先模型;二是对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报的研究。论文作者康建设认为:预防性维修工作间隔期的确定,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决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基于工龄更换的最优维修间隔期确定的方法。论文作者董振兴等5人针对大型机械设备故障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模糊性特点,采用分层分类诊断策略,提出了多参数综合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 (设备维修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