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工作总结
1.加强管理,搞好建设 围绕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2000年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中央34号文件精神以及市科协、社团管理局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建设工作的指示搞好社团建设。 (1)组织建设 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提出“学会专职干部要相对年轻”的要求,为学会办公室配备了三名相对年轻的专职干部,使之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和热心于学会工作的精神,搞好学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先后筹备建立了组织、学术、咨询、培训和编辑、国际交流等五个工作委员会,并分别请学会副理事长担任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同时还通过会议产生了五位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现在正在酝酿商议,安排各自的活动计划。 对各专业委员会进行了调研、走访和探讨,现有专业委员会有35个,其中行业性的17个;工艺性的7个;基础学科性的7个;检测性的2个;材料1个;设备维修1个。在这些专业委员会中,工作开展得好的,工作有计划,学术活动经常化,并通过科技服务、咨询等活动,创造经济收入来支持学会学术活动的有4个;开展活动不利处于停顿状态的有3个;属于中间状态有28个。针对不同的情况,为作进一步的调整、充实和发展专业委员会作好组织准备工作。 将原来学会下属的机电科技咨询部机电科技工程服务部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划分开来,分别成立有各自独立法人的二个部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发展,自我制约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会员的组织发展,一年来经过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努力,新吸收会员173名,其中大多数是青壮年的科技人员。至今为止学会注册会员有7224名。 遵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民政部的通知,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于2000年9月25日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直属单位党委的批准,成立了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 (2)制度建设 根据学会章程和实际工作及学术活动的需要,制定了财务制度、会议制度和工作学习制度。 会议制度规定一年二次常务理事会,每季一次的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会议等都按照实施。最近,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专门召开了“制度建设会议”,提出规范要求,我们将根据会议精神,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订和健全。 (3)条件建设 创造一个整洁有序而不豪华的学会办公场所,不断提高学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着手为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相应的资料信息库,建立文档、资料的输入工作,以利于学会整个信息系统的建立。 (4)规范管理 学会的一切活动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以及学会章程和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2.学术交流和科技服务 2000年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7次,参加人数1630人,组织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有233篇;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2次,参加人数385人,其中外方人员11人,交流的学术论文有16篇,其中外方6篇。举办学术报告2次,参加听讲人数65人。举办科普讲座1次,参加人数150人。 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联合举办的“中美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领导都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制造技术的学术研究前沿,掌握了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动态;增进了制造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们摸索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脉搏,推动我国制造产业的发展。会后有不少人与报告者进行了个别交流探讨。 学会为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上海机电开发技术中心联合在科学会堂举办“天然气西气东输,东气开发工程报告会”的科普性讲座,特邀上海市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朱厥昌高级工程师主讲。东海石油勘探公司的采办部经理卢俊得悉也来参加了会议,要求会后与上海石油机械行业的科技人员留下来进行供需双方业务洽谈,使一次科普讲座附带开了一次石油机械技术业务洽谈会。 气动、流体、设备维修、建筑机械、物料搬运、机构学、压力容器、铸造、粉末冶金、热处理、锅炉热工、石化机械、重型机械等一大批专业委员会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座谈会、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学会的学术气氛正在不断地增加。重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中发表了30余篇来自学会各企业和会员的学术论文,流体工程专业委员会在召开的年会上也发表了35篇学术论文,共中9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在承办上级交办的任务方面,一年中先后完成向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科技论坛“第八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的活动中,推荐了七篇青年优秀论文,其中一篇获得了“上海市科协第八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000年11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技术会议”,内容涵盖了机械工程学科所有领域。上海学会积极配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搞好会务工作,并得到了总会的好评。在“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的同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还在上海光大会议展览中心同期举办了“第八届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学会受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委托筹备展览,以“上海电气”整体形象,在该展览会展出21个展台,充分反映和展示了“上海电气”优秀新产品的水平和面貌。邹家华副委员长在蒋以任副市长、童天雄常务副理事长的陪同下参观,邹家华副委员长在“上海电气”的展台前逗留的时间最长,问的很详细,看的很认真。 3.科技业务活动 学会与重型机械专业委员会受武进市民营企业棗武进长虹结晶器厂的委托,为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组织产品鉴定,学会与重型机械专业委员会组织邀请了上海大学、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和钢厂的技术专家,到该厂帮助整理、审查技术资料,组织召开鉴定会,使该厂的产品顺利地通过了鉴定。 张家港台资企业盛美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纺织机械图纸被人抄袭,欲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院提出要技术权威单位对图纸进行鉴证。该公司通过学会机械传动专业委员会,委托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鉴证。学会邀请了教授和专家对图纸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定量鉴证,为法院的审判提供技术上的参考依据。 学会和焊接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焊接协会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上海国际焊接与切割技术设备展览会”,在展览会期间还组织了三次“焊接技术器械展览会”,技术交流座谈会和各种联谊活动。 学会和机电科技工程服务部主办了“数控机床与制造过程自动化配套展览会”。 学会和石油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主办了“石油天然气和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会员单位和各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展示,从中获得了信息和知识。 4.编辑出版 学会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制造》、《上海机床》刊物,为促进学会工作和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主办的《学会动态》经过改换版面改为《学会会讯》,及时传达各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布置学会工作,特别是及时沟通各专业委员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二、2001年工作思路 2001年工作总的思路是:“发挥学会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提高学术水平,扩大服务功能,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网络建设”。 1.深入基层,面向企业。组织人员深入到上海周边地区和经济开发区去宣传学会,调查研究,寻找项目,开展各种科技服务活动,使学会的学术活动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服务。 2.根据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与有关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二期专业技术培训班。 3.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基础上,组织一些优秀论文,举办首届机械行业的“机械科技论坛”。 4.组织主办“2001年上海国际机械装备展览会”和“第五届中国国际液压、气动及密封件展览会”。 5.广泛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组织二次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6.按照兄弟省市机械工程学会的建议,筹建华东地区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10月份将在上海市召开首次会议。 7.发展组建战略投资、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等三个新的专业委员会。 8.整顿学会团体会员,去年已进行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的重新统计工作,今年将根据统计结果重新颁发团体会员证书。同时继续大力发展新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9.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学会的信息系统,参与高度集成的资源和服务网络,争取纳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网络系统。 (上海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