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杭州第五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

学术讨论会在浙大召开

  1.会议基本情况

  2001年杭州第五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讨论会(ICFP?001)于2001年4月3日~6日在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举行。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

  学术负责人:路甬祥、陈鹰

  会议代表共125人,其中国外参加者55人(芬兰9,日本13,瑞典7,德国11,法国2,新加坡2,美国2,加拿大4,丹麦1,巴西1,匈牙利1,韩国1)

  本次会议共收录123篇论文,其中国内75篇;国外48篇,来自12个国家:芬兰13,日本12,瑞典7,德国7,法国新加坡各2篇,美国加拿大丹麦巴西匈牙利各1篇

会议主题:
*流体力学基础研究
*现代液压元件与系统技术
*气动中的创新技术
*水液压技术
*故障诊断
*机电一体化
*流体动力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
*新材料与流体动力领域
*工业应用

  2.会议背景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学科学术带头人路甬祥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领导下,分别于1985年、1989年、1993年、1997年在杭州召开第一、二、三、四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and Control, Hangzhou)。前四次会议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国内、外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该会议已经成为该学科领域中较负有盛名的传统国际会议,为国内外公认的本领域三大重要国际会议之一。对加强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领域内的国际间学术交流,增进国内外同行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主办单位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的联络和组织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2001年4月举行的是第五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讨论会。

  3.与会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的发展,可归纳这样几个特征:

  *流体传动及控制(FPTC)的应用领域不断深入、扩大
  *FPTC与IT技术更加密不可分,I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FPTC技术的发展,使FPTC系统控制与集成、元件的更新换代和FPTC设计,迈上新的台阶
  *FPTC技术的环境友好性问题受到重视,节能技术与水液压技术的研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一直是FPTC领域中值得推崇的研究课题

  这次会议邀请了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和著名企业家作了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路甬祥院士通过对FPTC技术的历史回顾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分析,提出了FPTC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值得开展研究的领域方向;芬兰坦培拉大学Vilenius教授和Virvalo教授的报告,介绍了该大学在水液压技术和液压行走机械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再次向学术界证实了他们不愧是欧洲新兴的液压技术研究中心;前日本油空压学会主席、日本东北大学Hayashi教授报告了该学校在液压系统非线性现象研究中的新发现;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林雪平大学的Palmberg教授介绍了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的新发展;德国FESTO气动公司监事会主席Stoll博士介绍了气动技术的新发展;德国德雷斯顿大学Helduser教授报告了桥梁工程中的液压减振技术,等等,都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关注。

  4.本次会议的成果与差距

  这次会议吸引了除英国之外的大多数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知名研究机构的参与,加之高水平的大会报告,因此这次大会是本学科领域的一次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会议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室开放,是历届国际会议的重头戏。由于研究所得到国家211工程的大力支持,实验设备和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实验室正在开展许多高水平的科研研究项目。因此,研究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与会代表,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会议的举办,成功地完成了在世界舞台上出色地表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会议还安排了参观我国民族工业,参观了上海立新液压件厂,向世界介绍我国的液压企业,为推动我国行业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经过四届的国际会议的举办,在会议的组织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次大会的组织工作十分成功,会议安排非常周详。大会日程完全按照大会程序表设计的那样进行,这次会议再次为我们以及我国本领域继续举办这样的会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会议由于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在一些热点研究话题方面的讨论与交流还应更深入些。这在以后的会议组织方面可予以改善。

  5.会议论文集

  本次会议的论文集由万国学术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为世界出版协作组织的成员。论文集由路甬祥、陈鹰和徐立编辑,路甬祥院士撰写了前言。论文集共收录论文共123篇,其中国外论文48篇。论文集有可能得到ISTP机构收录。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