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导向
推动西部工业结构调整
在中国西部论坛主题的大会上,国家经贸委秘书长侯云春就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问题发表演讲。 侯云春认为,西部工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西部地区必须在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西部开发的总体政策框架下,认真研究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并用以指导本地工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从西部地区资源、劳动力成本、区位和市场潜力等方面优势考虑,西部地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集中力量扶持优势行业发展。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化学矿产、中药材和旅游等资源,应集中力量,支持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尽快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支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现阶段传统产业仍然是西部工业经济的主体,要抓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个机遇,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西部地区要把机械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工业、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做为重组、改造和提高的重点,尽快提高这些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部分原"三线"基地的技术优势,把电子及信息设备制造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业、航天航空业和医药及生物工程业做为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重点,要根据有限目标、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形成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四是加快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步伐。大力扶持优强企业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通过"三改一加强"以及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使资源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使之尽快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同时,充分发挥优强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通过优强企业间的联合协作和优强企业对劣势企业改组、兼并,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的集中度和竞争能力。 做好以上工作,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东西合作。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改革科技人才收入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提高人才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引入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 侯云春最后指出,国家经贸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一如既往地与广大西部地区和有关部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转载自《中国机电网电子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