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
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在烟台召开
“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于2001年8月6~8日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山东烟台隆重举行。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压铸专业委员会、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分会挤压铸造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主办,烟台路通集团、山东丛林集团协办。 会议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82篇,由《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编辑、出版了论文集。28个省、市、自治区的21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台湾交通大学、大叶大学和韩国航空大学的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得到烟台市委、市政府、开发区管委、工委的大力支持,得到烟台路通集团和山东丛林集团的鼎力支持和资助。全体代表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热烈的气氛中,会议于8月6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半固态加工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罗守靖,《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主编袁振国主持开幕式,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分会挤压铸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研究员齐丕骧致开幕词。 烟台市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秀臣、铸造分会总干事唐玉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阮雪榆、烟台路通集团董事长陈国庆、总经理陈国诗、山东丛林集团总裁张修基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分会总干事张刚强出席了此次会议。 8月6日、8月7日上午、8月8日上午会议相继举行大会,30位中外学者和企业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6个中外公司发布了 产品和技术信息。 8月7日下午,会议分压铸及镁合金、挤压铸造及复合材料、半固态加工三个专题举行了研讨会,百名代表涌跃发言,进行学术探讨,技术交流,共商发展大计。 8月8日,会议举行了闭幕式,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霍文灿主持闭幕式,罗守靖作会议总结,袁振国宣读会议记要,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会议纪要。 8月9日,全体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烟台路通集团、山东丛林集团、一汽大宇公司,领略了现代企业的设备、技术和管理优势,会议期间,举行了有20多家中外厂商参加的产品和技术展示会。 本次会议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是一次高水产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会议,也是对近年来中国在压铸、挤压铸造和半固态加工方面科技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压铸方面,从工艺、模具、设备、涂料、检测与控制、计算机数值模拟、CAD/CAM/CAE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对国内关注的热点—镁合金压铸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 挤压铸造方面,介绍了真空挤压铸造、半固态挤压铸造、复合材料挤压铸造、黑色金属挤压铸造的新进展,对挤压铸造工艺、模具、热处理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对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作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半固态加工方面,探讨了半固态凝固组织的形成机理、合金坯料的制备技术及各种成形工艺,分析了半固态加工中的某些关键技术,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半固态加工,展望了半固态加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其他方面的探讨还有:中国压铸业在国际上的定位,铝合金和镁合金的绿色铸造、铝合金物理冶金现象及质量控制、有色合金铸造现状及我国加入WTO后的对策等。 代表们普遍认为,参加这次会议收获很大,对会议的以下特点趋向认同。 (1)代表广泛,层次高 这次会议,除少数几个地区之外,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均有代表,还有韩国学者参加。出席会议的大学有30所,科研院 所10个,工厂企业70多家。代表中,既有院士、教授和博导,也有总经理、总工程师;既有老一代专家、学者,也有中、青年科技人员。显示出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2)信息量大,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高 会议交流的论文数量大,仅在大会上宣读的就有30篇之多,信息密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论文中,既有一批展现科技前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包括一些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论文,又有许多切合生产实际,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论文,基本上反映了当今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和技术的总体水平。 (3)学科交叉,互相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既有区别,又有共性,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三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同台宣读论文,不仅互有启发,而且对开拓视野,扩展思路,促进各自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效果明显。 (4)加强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这次会议,由烟台路通集团承担会务,有许多企业参加会议,会中又到路通、丛林和一汽大宇等企业参观,不仅使与会人员开扩了眼界,而且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给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带来了契机。 (铸造分会,锻压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