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会

2000年工作总结

一、2000年主要工作

  1.学术交流活动

  我会坚持学会工作以开展学术活动为本,围绕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选择主题明确、备受关注的一些项目,进行学术交流。2000年我会共开展各类学术活动45项,其中计划内33项,新增121项,参加活动的有3100人次,交流学术论文150篇,出版了热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物料搬运学术论文集和浙江焊接简报等学术刊物800册。生产工程、摩擦学、铸造、设备维修、物料搬运、粉末冶金和学术、青年工作委员会都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学术委员会与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先进制造技术”讲座,邀请国内专家为企业技术骨干阐述现代制造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及发展趋势,对提升我省制造技术水平十分有益。

  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浙江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工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我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我省目前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提出了很多新的与机电一体化紧密结合的特色技术和产品,并对持续开展研讨活动出谋划策,形成共识,拟与省自动化学 会青工委联合在2001年举办“第三届(’2001)浙江机电一体化青年论坛”活动,争取省科协和省自然基金委的支持,现已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生产工程分会与省总工程师工作研究会、省机电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举办“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讨暨演示会”,面对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上交流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措施,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加强企业的信息搜集分析和管理,以促进基本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

  摩擦学分会在学术年会上专题进行“微摩擦学研究现状及发展”的研讨。   铸造分会继续与省铸造协会合作举办学术年会,邀请省内外专家作专题技术报告4场,进行学术论文和铸造生产管理经验交流。

  铸造、焊接、热处理、物料搬运、粉末冶金和咨询委员会分别参加了第二届十省一市铸造学术会议、华东六省一市’ 2000热处理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物料搬运学术年会、华东六省一市’2000粉末冶金技术与市场研讨会、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机械工程学会咨询工作交流会,参加全国和地区性的专业学术活动。举办的讲座有“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单元技术”、“世贸组织规则,我国进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分析”、“焊接新技术”、“国内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岛津测试新技术新产品”等,活动内容丰富,学术与技术交融,科技与经济结合,与会者反响颇佳。

  摩擦学、焊接、物料搬运、粉末冶金、失效分析和管理工程分会还分别新增了活动项目。分别有摩擦学分会组织的“SKF轴承技术研讨会”;焊接分会组织的“美国ASME规范技术研讨会”;物料搬运分会参加省科协重点项目“促进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研究”活动,组织团体会员单位杭州西子立体车库有限公司参加该项目研讨,提交“知识产权保护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专题论文;失效分析分会协同省腐蚀与防护学会、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举办了“浙江省2000年青年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进展分论坛”;管理工程分会进行的“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模式”学术讲座。中国机械工程学会5月份在浙江新昌召开理事年会期间,我会应邀协助,与会专家对我省企业进行了技术考察和咨询。

  2.技术咨询

  据不完全统计,我会各专业分会共完成咨询课题212项,金额约41万元,其中无偿技术服务120项,之江公司合同为61项,完成金额33万元。其中,我会在1998年立项为省科协百厂百会的协作项目已完成,项目阶段性总结已上报省科协评议。

  铸造分会继续设立技术咨询服务部,常年开展铸造技术项目咨询。

  焊接分会为杭州起重机械厂发展规划中的焊接冷作部分提供技术咨询。

  管理工程分会组织专家对华立集团进行管理理念和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途径与方法的现场咨询,对该公司所属部门的启发和帮助很大。

  压力容器分会针对特殊行业所碰到的诸多技术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在省压力容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挥分会骨干和咨询部的作用,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中介。

  摩擦学分会积极为产品开发提供技术资源,提出创新性建议,有效帮助生产厂家进行产晶的升级换代。

  锻压分会组织会员、专家针对湖州联合收割机厂的迁改工作,对该厂的生产线、涂装线的设计进行咨询和现场指导,使工厂的这二条线顺利建造。

  理化分会应企业要求,征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许可,对生产厂家的理化机构进行技术考核认定;还经常性地对一些企业有争议的测试结果进行技术复核鉴定,解决企业的疑难问题。

  粉末冶金分会与省冶金研究院合作,共同组建开通了粉末冶金专业网站,网站首期推出七个特色栏目,及时提供行业最新动态与供求信息。

  失效分析分会通过对外资企业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委托项目的研究,找出了进口砂洗磨料的不足,提出用国产砂料来取代进口砂料,该结果被现有同业外资单位接受,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受到企业好评;该分会还为地方法院提供技术仲裁,完成二项课题。

  3.科学普及与教育培训

  我会的科普工作主要贯穿在各种学术交流之中,对象也主要集中于参与活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开展机械工程学科活动中,各分会举办的报告会和讲座还有“中小企业借助网络信息再创业”、“信息时代的企业采购模式——国际技术设备招投标”、“CAPP产品演示会”、“计算机翻译软件演示会”等。物料搬运分会组织理事参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行李输送”和“旅客登机”施工现 场,受到机场工程指挥部的重视和配合,委派现场专家介绍交流。

  教育培训工作有重点按计划实施。理化分会连续进行了工业化学分析、力学、金相、光谱考核活动,为企业培养了专业人才近百人。不少企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视理化测试人员需具备的学会考核颁证资格,应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经省有关部门同意在国内继上海后对光谱分析人员进行技术考核,为发展较快的企业培养了急需人才。无损检测分会在浙江大学和省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继续承办无损 检测研究生班,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分会还巳着手为一线操作人员开设专业培训。

  4.国际交往

  机械设计分会各学组联系本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如流体传动及控制分学科组织了多次国际学术活动。

  管理工程分会与浙江大学生产工程研究所联合,邀请美国韦恩大学梅佳必博士举办了两期“通过过程管理追求卓越” 的国际研讨会,在基于精益生产方式和重建工程而创新的过程管理这种新兴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结合国内企业实际,现场研讨、促进有关企业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

  热处理分会名誉理事长赴日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专业学术年会。

  无损检测分会接待来访科技团组,举办科技报告专场,同行深入切磋技艺。学会和多数分会组织会员积极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及第八届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聆听了成就卓越的工程技术专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们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大会报告,参观了工业自动化、物流、金属表面处理及涂层、基础零部件、无损检测、理化分析、材料试验、CAD/CAM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使会员们得到了不少新知识。

  5.组织建设

  年初我会用通讯方式召开了临时理事会和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依照国家民政部规范文本修改的本会章程。

  学会机构中,热处理分会换届改选组建了新一届理事会,扩大了分会的覆盖面,物料搬运分会在全国专业分会理事会换届时继续有骨干参加并入选,使分会工作的社会面更加开阔。

  2000年学会发展个人会员35人,其中31人为中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发展团体会员4个。学会各级组织在联系会员,参与活动发挥骨干专业所长时注重学会活动的实效性,多为会员及会员单位办实 事。铸造分会重视对团体会员单位开展科技服务,密切厂会关系,焊接、物料搬运分会积极发展团体会员,粉末冶金分会走访团体会员单位,交流信息,解决技术难题,得到会员单位赞誉。铸造、热处理、物料搬运、失效分析、压力容器等分会每年初举办一次联谊活动,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加强合 作。

二、2001年工作设想

  1.以邓小平理论指导学会工作

  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找准学会工作着力点,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积极争取省社团主管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依靠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学会活动 2001我会初步计划安排各类活动49项,其中有十多项重点学术活动。我会联合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自动化学会举办的“第三届(’2001)浙江机电一体化青年论坛”活动,巳申报立项省科协重点活动和省青年学术分论坛项目,学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已开始筹备。我会将组织第七届浙江省机械工程学术年会和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创新研讨会,及机械设计、生产工程、铸造、锻压、焊接,设备维修等专业学科学术年会、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会。按省科协部署组织浙江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和我会2001年优秀论文评选,表彰有杰出学术成果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

  3.以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服务效益

  依靠学会优势,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和咨询服务,是检验学会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会凝聚力、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我会各组织和企业科协在实施厂会协作、金桥活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之江公司作为技术创新和效益服务窗口,可充分展示我会科技人才的专业技能,开展四技服务,在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基础上要关注财务、税收政策,开拓服务领域, 为会员提供更加便利和有效服务,并在发展的同时对学会工作起到应有的支持,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4.以改革和发展推动学会不断前进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的社会化中介作用愈加显现,学会各级组织要在社会提供的机遇和空间下,顺应法治管理的形势,重视自身的组织建设与管理,真正树立和形成学会公正和中立的形象。多年来团休会员和理事单位对学会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积极支持学会工作,学会也应积极为各成员提供科技服务。要大力加强会员的发展和会籍管理工作,充实学会人才库,使我会队伍不断 壮大。

(浙江学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