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
在长春隆重召开
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于9月13~16日在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长春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业科技工作者会聚一堂,共同商讨振兴科技、科教兴国大计;共同传播科技新成果、新理念。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张玉台主持年会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致开幕词,他说,我国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最大的机遇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对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工作空前的理解、需求、关心、支持。最大的挑战是我国的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能不能抓住历史机遇,有没有能力满足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科技工作者应克服存 在于科技政策和科技界自身的弱点,取得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同时,周光召严肃指出,科技界必须净化不良风气。他希望此次年会能够为净化不良风气做出贡献。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说,将以此大会为契机,动员和组织全省75万科技工作者,在显示技术、计算机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尽快形成主导产业。吉林省要实现发展目标,根本途径就是要全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后发优势。开幕式上周光召、杨振宁等亲自为高建华等20名中国科技界的大奖——求实奖和优秀科技建议奖获得者颁奖。 今年的年会与往年不同。13~14日在主会场召开。15~16日在吉林大学分十个专题会场召开。 主会场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作了题为“新世纪的科技”的报告,在谈到中国当前的发展时,杨振宁博士非常激动,他说,应用“新新中国”来描述今天的中国,用“旧邦新命”来描述中国的命运。杨博士在报告开始时说,8年前我曾访问过长春,这次再来到长春的时候,我已经完全不认识了。长春在8年时间有了极大的变化。我知道这种变化不只是在长春,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今天应该发明一个新名词,就是“新新中国” !台下掌声雷动。杨振宁教授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他断言,三四十年后,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国!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主会场作了题为“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的特邀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世纪的现代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第二部分是20世纪技术创新的某些规律的探讨。他在报告的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21世纪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指出技术创新活动将活跃在以下五个层面: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将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路甬祥还强调指出,21世纪技术发展不仅需要弘扬科学精神,更要弘扬与发展人文精神,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分享人类技术创新成果和建立并完善共同的道德准则与法制理念,这样才能使技术发展避免可能的、空前的负面影响,才能缩小数字和知识鸿沟,才能使技术创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繁荣造福。 会议的后两天,在吉林大学前卫校区逸夫楼十个分会场同时开始不同专题的报告和热点讨论。数百名专家学者、院士作了精彩的报告。这十个分会场的主题分别是: 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受中国科协委托,承担工程技术与重大项目分会场工作。在多家工科学会共同努力下,这次会上就大家关心的共性问题作了12个专题报告,分别是: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报告“九五”期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宋天虎研究员级高工报告; 2.中国兵工学会特邀报告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使我国主战坦克研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由兵器工业201研究所副总工王哲荣研究员级高工报告; 3.中国铁道学会特邀报告青藏高原铁路的设计与研究,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冉理研究员级高工报告; 4.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特邀报告加快西部电力开发实施“西电东送”的战略,由国家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周小谦起草,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毛亚杰副秘书长宣读; 5.中国公路学会特邀报告新世纪我国重点干线公路发展规划,由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戴东昌研究员起草,吉林省公路学会成果秘书长宣读; 6.南昌科协特邀报告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张文海教授级高工报告。 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报告三峡工程的电站设备,由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梁维燕工程院院士报告; 8.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报告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浅议,由中国一汽集团总公司原总工、副总经理徐兴尧教授级高工报告; 9.输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由广东核电集团公司郑健超工程院院士报告; 10.现代机械设备动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综述,由东北大学闻邦椿中科院院士报告; 11.抗震抗风工程中若干力学问题,由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中科院院士报告; 12.关于西气东输管线钢的若干问题,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李鹤林工程院院士起草,霍春勇博士宣读。 12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博得与会代表热烈掌声。会议分别由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吴博达教授、中国一汽集团总公司原总工徐兴尧教授级高工、吉林工学院副院长韩立强教授、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张文海教授级高工主持。 这次会议还组织了十几个学会代表本学科领域对我国“九五”期间11个领域、97个方面重大科技进展进行发布,受到与会专家高度好评。普遍认为,这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转变观念、提高社会公共信息提供水平的具体体现,科技专家发布科技进展信息,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由此也推动了全国性学会功能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 总之,作为国内最高层次、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学术会议,科协年会不仅吸引了众多院士和科研工作者到会,而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当地新闻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犹如超大型的科普活动。本届年会开幕之前,许多人认为来作报告的都是专家,讲的东西肯定很专业,一般人怕是听不懂,电视直播更不会有多少观众。事实却是,会议上的绝大多数报告,不仅大家听懂了,而且被深 深吸引进去。吉林电视台和长春电视台对会议的实况转播,也创造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大家说,参加或收看科协年会,就等于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著名科学家们精彩的学术观点、良好的学者风范在各行各业科技界、尤其是大学生中,特别是吉林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张玉台在年会小结上说的那样,年会落幕了,但学术交流活动却永远不会落幕!年会的影响和收获恐怕今后会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毫无疑问,在长春的发展建设史上,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的举办,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作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