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会代表团出席2001年亚太地区断裂与强度学术会议

 
  亚太地区断裂与强度国际学术会议(APCFS)由日本、韩国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发起,旨在促进中、日、韩三方科学家、工程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三国在材料强度与断裂领域的研究与合作。1984年在日本仙台首次举行会议,以后每2~3年定期在这三个国家轮流举行。这次会议是1999年在中国西安召开的APCFS会议后的继续。2001年APCFS会议由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材料与力学分会承办,并且首次与实验力学先进技术国际会议联合举行,因此会议定名为APCFS-ATEM’01,于2001年10月20日~22日在日本仙台举行。
  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代表团成员共5人,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谢锡善教授任团长,其他成员分别是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材料所副总工程师杨武研究员,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会常务委员李木森教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分会常务委员陈文哲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凌祥博士。此外,参加会议的中国人还有湖南湘潭大学的周益春教授,台湾清华大学王伟中教授和成功大学的胡潜渍教授等8人。如果加上旅美的陈善佑博士、旅法的吕坚教授以及旅日的中国学者,则不下20人。本次大会的代表总数约近300人,来自10个国家,其中日本代表约200人,其它国家与会者约100人。
  谢锡善教授作为联合组委会的主席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粉末镍基高温合金中夹杂物对裂纹扩展和断裂的影响”特邀专题报告,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注视和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杨武研究员、李木森教授和陈文哲教授作为联合组委会委员,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凌祥副教授都在会议上报告了论文。
谢锡善教授、杨武研究员、李木森教授和陈文哲教授作为分会主席还主持了分会会议,并参加了指导委员会会议,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2004年的会议在韩国的汉城或济洲岛召开。日本机械工程学会为了表彰本次会议中合作方主席的贡献,在大会宴会上分别授予中方谢锡善教授和韩方李亿燮教授突出国际活动奖牌。
  本次会议涉及领域广泛,会议论文近200篇。大会的两部分APCFS和ATEM覆盖了:
①可靠性与寿命评价;②疲劳与断裂力学;③材料力学行为;④建模与数值模拟;⑤实验方法与装置;⑥光学方法;⑦热方法与技术;⑧具有数字化数据处理的传感器及应用;⑨冲击现象的测量与分析;⑩微力学测试技术;{11}无损检测与评价;{12}断裂与失效的物理与化学等领域。
会议结束后,代表团于10月23日访问了东北大学断裂研究所。10月24日上午访问了东京大学,下午访问了东京工业大学。10月25日,在筑波参观访问了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院。10月26日,到横滨参观访问了东芝公司京滨事业所和两个制造厂。
  经过八天的学术研讨与参观访问,感触很多,列出几点认识供参考:
会议特点:
  (1)8个特邀报告,美国5篇,中国、韩国、德国各一篇,这些报告质量均很高,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2)论文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机械工程材料和实验力学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学者之间的广泛交流。
  (3)论文报告者大量是年轻学者,英文的表达均不错,特别是日本学者比前几次大有进步。
  (4)研究生论文墙报展示及优秀论文评定,并且在大会上给研究生发颁奖,值得今后借鉴。
  (5)会议注重学术,会议中间teabreak和午餐都一切从简。
  (6)会议由东北大学主持,大学校长为大会名誉主席,大会执行由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材料与力学分会JSME和MMD委托给东北大学两位教授以及10人组成的工作班子,操办了这个会议事项,效率十分高。
  体会:
  (1)国际学术会议不仅仅是报告论文,而且是专家和专家之间的良好的交流机会,今后学会要有意识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访问。
  (2)国际会议主要是学术交流。首先要邀请好特邀报告,易于吸引更多的中外人士参加。从此次大会论文来看,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的水平均比较高。
  (3)尽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大会(特别是研究生),体现梯队建设;研究生优秀论文比赛可取,但可不仅限于主办国,至少扩大到中、日、韩三国。
  (4)会议结合小型展览,可以吸引有关外国公司参会,并给与适当资助,值得今后借鉴。(材料分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