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会议于2001年9月20~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分会委员、顾问、学术论文作者、各委员会委员、团体会员单位代表、部分省市压力容器学会代表、有关企业代表和秘书处成员,共计327人。会议由第四届压力容器分会主任委员李培宁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张强副秘书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宋继红副局长、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炼油事业部李兆斌副主任和压力容器分会挂靠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陈学东副所长等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宣读了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樊高定所长给大会发来的贺信,宜兴北海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森常三先生在大会上宣读了日本北海铁工所林泰俊董事长发来的贺信。
本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①听取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报告;②大会专题报告;③分组宣读学术论文;④换届组成第五届委员会。
一、关于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报告
9月21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总干事邓立文高工(教授级)向大会做了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第四届委员会自1997年4月至2001年9月期间的工作情况。会议代表对工作报告表示满意,认为:第四届委员会能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章程办事,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分会自身的优势和分会各级组织的作用,基本上完成任职期间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较好成绩,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压力容器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学术交流工作开展得特别活跃,共召开过10次全国性学术交流会,宣读论文423篇,出版论文集4种,参会人数达1300多人次,对我国压力容器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对压力容器学科的发展也有一定导向作用。整个压力容器行业对分会的活动十分支持并踊跃参与。会议还肯定了四年来分会在对外交流和往来,稳步开展编辑出版,坚持为团体会员单位服务以及积极支持地方压力容器学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与会代表认为,通过这些工作,不仅增强了我会在国际压力容器学术界的影响,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我会在国内压力容器技术界的地位,为我会在21世纪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大会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的专题报告是历届会议中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一次,共有12个大会专题报告:①南京工业大学戴树和教授做了“新兴学科——风险工程学梗概”专题报告,报告简述了包括风险概念、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准则等主要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工程系统失效的形式以及将失效转化为成功的机遇,已列为21世纪的闪光技术;②华东理工大学柳曾典教授做了“重视技术集成,促进压力容器技术进步”专题报告,报告用实例论述了做好技术集成对实现压力容器技术进步的重要性;③全国容标委寿比南高工(教授级)做了“压力容器标准技术最新进展与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化”专题报告,报告简述了压力容器标准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化现状,提出我国压力容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建议;④中国通用机械工程总公司秦晓钟高工(教授级)做了“压力容器用钢技术进展”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压力容器用钢板、钢锻件和钢管的近期技术进展以及应用情况;⑤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陈学东高工(教授级)做了“我国石化企业在用压力容器与管道使用现状和缺陷状况分析”专题报告,报告
分析了我国石化企业压力容器和管道的缺陷状况,提出了确保压力容器与管道长周期安全运行的对策与建议;⑥华东理工大学李培宁教授做了“世界各国缺陷评定规范的发展”专题
报告,报告介绍了近四年来世界各国结构完整性评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颁布的两个全新规范:欧州工业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和美国API的合乎使用实施方法的内容;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张立权高工(教授级)做了“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压力容器行业水平”专题报告,报告简述了虚拟制造、快速成形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论述了先进制造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关系,对如何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压力容器行业的水平提出了一些想法;⑧国家质检局锅检中心陈钢研究员做了“在役工业压力管道缺陷检测与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专题报告,报告简述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在役工业压力管道安全评估与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中的有关研究成果;⑨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厂陈建俊高工(教授
级)做了“近年来我国部分主要压力容器制造厂的制造能力和技术进展”专题报告,报告概括介绍了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主要成就、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以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大会上还有:德国蒂森克虏伯VDM公司V.瓦尔工程师做了“解决化学和石化工程中腐蚀问题的合金材料”、日本钢管株式会社(NKK)总合材料技术研究
所钢材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林谦次做了“压力容器用高性能钢板”、美国冶联科技公司北京办事处销售代表朱晓风先生做了“美国冶联科技公司及其产品介绍”等技术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三、关于分组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共收到315篇论文,经过评审,录取了109篇论文在本次会议上宣读。这也是历届学术会议中宣读论文最多的一次,充分反映了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会议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原则,分材料
、设计、制造、失效与修复、应力测试、极限载荷、断裂与疲劳、焊接、安全评估和管理等10个专题进行论文交流。每个专题特邀主持人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加上现场均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图文影像设备,使论文交流学术气氛浓厚,获得更好效果。
四、关于第五届委员会议
第五届委员会聘请了琚定一、戴树和、柳曾典、袁钮、汪子云、李祖贻、周海城、李景辰、沈行道、王宽福、张康达、汪祖洪、孙廷琛、刘宗良、隋明璋、朱巨贤、辛忠仁等17人为顾问。
委员会同意由陈学东、涂善东、寿比南等三位委员出任国际压力容器理事会亚大地区委员会委员。
9月22日晚上,由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立权主持召开第五届委员会工作会议,总干事邓立文代表秘书处做第五届委员会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的工作设想,主要内容有:
1.任期的两个目标:积极推进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积极促进压力容器学科发展。
2.四项主要工作:①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学术活动;②面向经济,贴近行业,积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③加强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其中特别要做好参加2003年7月7~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10届国际压力容器技术会议(ICPVT-10)的有关工作以及坚持和美国ASMEPVP会议保持联系;④进一步办好会刊《压力容器》杂志,继续做好编辑出版工作。
3.五个主要措施:①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加强组织建设,要求分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应在2002年上半年内按分会的统一格式完成换届工作;②加强团体会员单位的会籍管理和发展工作,加快个人会员的发展;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④重视加强和各省市地方压力容器学会的联系与合作;⑤加强民主办会,树立良好会风。经过委员会讨论,原则同意上述工作任务和措施,责成秘书处会后继续落实,并按年度编制活动计划。
9月24日上午由第五届委员会秦晓钟副主任委员主持闭幕式,张立权主任委员做了会议总结,认为本次会议准备充分,组织细致,内容丰富,气氛活跃,与会代表积极交流信息,互通情报,共同切磋,促进发展,并且为我会工作献计献策,充分显示学会的凝聚力。这说明本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胜利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在闭幕式上,山东大学王威强委员、湖北长江石化设备厂束润涛副厂长、新疆压力容器学会韩惠玲副秘书长分别做了个人发言,畅谈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体会和感想。王威强委员希望2005年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在青岛市召开,山东省压力容器学会愿意协办。韩惠玲副秘书长希望今后多在西部地区开展活动,特别欢迎专家们到新疆开展学术交流。
(压力容器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