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源应用的另一种模式

--知识服务*

谢友柏

  摘要:着重讨论了在水平资源结构的环境下如何组织和使用智力资源。有两点需要指出:①智力最终以单个人为载体,但是需要集成起来才能发挥作用;②智力是一个动态概念,昨天先进,如果不能持续更新,明天就会落后。给出了资源单元的定义和组成要素,并讨论了它的生存条件,同时讨论了设计实体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作者建议一种在互联网上的设计实体和资源单元合作的模式,称为知识服务。

  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被普遍接受。众多方面都感到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当装备制造业面临WTO的挑战,产品需要创新以提高竞争和生存能力时,更感到这种不足所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智力资源的浪费又十分严重,问题在于要找到合适的组织和使用智力资源的模式。

  对于经济发展中如何组织和使用智力资源,当前的政策主要是两种模式:①使智力转化为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变成经济效益; ②使智力转化为一种可以转让的技术,进入市场,变成经济效益。这两种模式实际上没有照顾到智力资源的两个特点:①智力说到底是以单个人为载体,却需要集成起来才能发挥作用;②智力是一个动态概念,昨天先进,今天可能不再先进,明天也许就落后了。

  根据第一个特点,把智力转化成产品,需要团队的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企业家的经营(组织转化)。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靠掌握某一方面智力的个人来转化,他必须去熟悉和从事许多非他所长的事,甚至是他的智力所达不到的工作。这样就浪费了他的精力和时间。根据第二个特点,如果不能不断地使智力资源更新,保持最先进的水平,在竞争中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失去其价值。如果作为智力载体的个人,整天为转化产品忙碌他不熟悉的东西,而不能使自己熟悉的东西保持先进,被淘汰出局定为必然。近年来,由于强调这种模式而使本已非常短缺的智力资源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
 
  把智力转化为可转让的技术这种模式,也有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仅仅需要使用一种技术,更确切地说,仅仅需要一种技术的服务,而不是占有这种技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人生病了去看医生,他需要的是治疗的服务,而不是把医生的技术拿过来。不会有多少病人愿意去购买医生的医疗技术。对于用户,请求服务和占有技术的付出差别非常大,如果只有转让这种模式,就会给用户造成不应有和不能承受的负担。在企业中,这样不合理的负担不但增加成本,而且降低产品的竞争能力。所以转让模式并不适宜于所有技术。当技术难以进入市场时,又往往想把它变成产品,于是重新走入第一种模式的困境。

  其实,组织和使用智力资源,还有第三种模式:智力服务,也可称之为知识服务。一讲到服务,人们就会想到开饭店这一类三产,其实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具有非常大的、未开发的潜力,因为它是高增值的服务。知识服务在很多领域中并不是新东西。上面举的医疗,就是一个例子。另外一个非常普通的例子:教师的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知识服务。此外,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各种评估公司、咨询公司都属于这一种模式。

  在发展经济、特别在支持装备制造业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中,这种模式很少受到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装备制造业习惯于传统的垂直资源结构(图1),而我们国家在制定组织和使用智力资源的政策时,没有看到资源结构正在向水平结构(图2)方向变化;同时,也没有对我国国情深入研究以寻求适合自己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图1 企业的垂直资源结构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最小智力资源单元(简称资源单元,下同)的结构和在市场经济下的生存条件,它至少在一项技术上能够提供知识服务。

  图2 企业的水平资源结构


  图3是一个资源单元的结构。其生存条件可归纳为四点:

  (1)提供服务的知识必须最先进,而且能够保持其先进性。

  (2)必须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服务,以求高额回报。

  (3)必须有高额回报,以驱动资源的拥有者和运行者极力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

  (4)要有充分的服务需求。

 
     
图3 资源单元的构成要素   图4 设计实体的构成要素


  为了第四点,我们研究了服务请求的结构和特征,其结构如图4所示。

  服务请求方的例子是从事产品开发的最小单元,称为设计实体。设计实体的特征可以提出如下几点:

  (1)有一个设计任务。

  (2)直接从事当前任务的设计或部分设计工作。

  (3)对任务的完成和所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成败负责。

  (4)需要其他设计实体和/或资源单元的服务来完成设计任务。

  应当看到,互联网的发展为这种水平的资源结构,或称分布式资源结构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服务体系完全可以与过去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相同,而资源单元在地域上可以处于世界各地,在组织上可以从属于不同的公司或机构。

  它们在互联网上的工作方式可以如图5所示。这种智力资源的组织和使用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图5 资源单元与设计实体在互联网上的合作方式


  (1)更加符合智力资源的第一个特点,以最小到个人为载体的知识,可以局限在某个特定的领域,符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

  (2)资源的拥有者和运行者能够集中精力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一个资源提供方可以同时为多个请求方服务,极大提高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分布式资源结构的条件下,竞争力在于质而不是量。

  (3)由于服务的请求方和提供方之间没有固定(结构上)联系,而是依靠信息(合同)联系在一起工作,联结和解除联结非常迅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产品品种、性能多样化和快速响应的要求。

  (4)当装备制造业从一个领域转到另一个领域从事开发时,不需要如以往传统的大量投入和漫长准备时间,却能得到最先进的知识资源和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这对于开发深度创新的产品特别重要。

  (5)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请求服务和提供服务的模式,特别有利于产品工程设计。因为,设计中传递的主要是信息流,不像加工不可避免要以物流为主。

  同时,可以提出另一个思路:加入WTO后,并不需要都用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竞争,用服务也完全可以竞争并得到回报。前者也是一种正在过时的观念。

  从国际统计资料看,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开发活动有40%~70%依赖外源,即外部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和合同设计服务公司。

  以汽车工业为例,成本中约有14%是间接成本(厂房、办公等),20%是采购成本。这两项由于叫价竞争激烈已没有多少压缩余地。另外66%是直接设计成本,这一项占了大头。由于其中很大一部分也由合同设计服务公司承担,而且难以实行叫价竞争,所以利润比较大。

  加入WTO后,许多大公司都要在中国设厂,他们同样会接受价格比较便宜,但质量、先进性和服务效率均为一流的智力资源服务。如果能争取到这部分效益,数目也相当可观,而其竞争力也许比开发一个新产品相对容易。

  要实现该模式,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特别是在政策制定上;其次,管理和法律上的完善,也需做大量工作;第三,技术上也还有一些问题,要通过示范发现和解决。该模式如果获得推广,将开辟软件开发的新应用,它比国际上当前炒得很热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更为具体,可能形成较大产业。

谢友柏:男,1933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主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