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物流工程分会协办的中德物流研讨会暨第三届物流工程论坛2002年6月12~1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物流、运输、配送、仓储、制造业、商业、生产供应与销售、采购、客户服务、投资机构、IT业等相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路甬祥任荣誉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陆燕荪任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何光远出席会议。
会议旨在推进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使物流企业尽快成长壮大,引进外国的先进管理理念及其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会议邀请了德国物流研究院Char先生、德国汉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Ullrich总经理等物流专家及来自国内从事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了12场专题演讲。
Char先生回顾了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提出物流应基于用户,利用外界资源,进行科学策划,具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并认为,第四方物流正在发展中,它是从咨询的角度出发,建筑在多个第三方物流基础上的物流服务公司,制造商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组建分公司,但必须具有中立性身份。
Ullrich总经理所做"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的报告,内容丰富。包括:物流园区的定义,物流园"内部"和"外部"的产品,德国与台湾物流园的现状与举例,德国物流园的发展与网络,亚洲物流园的发展,如何对物流园进行设计、计划和建造,物流园如何运营等,对中国正在或计划建设的物流园区具有参考意义。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亮在"上海物流产业发展要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走向现代化的辅助支撑,先进的理念是推进第三方物流的保障,借鉴国际经验是上海物流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上海复旦大学物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道立教授做的"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报告,对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结构与设计、供应链联盟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阐述。
中国外运总公司物流部副总经理王玲介绍了中外运从全球承运人走向现代物流的历程、成功案例和运作模式,对传统的运输企业如何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极具参考价值。
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胜余结合华联超市的成功实践,在"用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铸造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报告中认为:实现商品供货的配送中心化,是连锁经营的精髓,必须把配送中心建成多功能、集约化的供货枢纽,重视配送中心建设以及配送体系构筑。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副总师尹军琪发布了北京起重所对中国制造业物流现状的调查报告,提出"现代物流,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的问题,认为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强现代物流概念的宣传和发挥政府作用,现代物流是发展高科技机械制造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物流发展的核心,制造业企业的基本构成是先进制造系统与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有机结合。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师李涛在"企业物流集成自动化"报告中,对企业集成化物流系统的定义、体系结构做了阐述,并通过案例指出企业集成自动化是:正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流向合适的管理者,适应性和动态性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战略需要,与供应链和客户紧密集成,是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
西门子德马泰克生产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仓劲先生在"配送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订单履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中论述了订单履行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国内配送行业订单履行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国外的最新发展,展望了我国的发展趋势。
菲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部部长杜品圣博士的"现场总线INTERBUS技术在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索了如何将日益发展的以现场总线INTERBUS和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自动化技术用于物流传送系统的问题,提出采用无控制柜的新型分布型智能化物流输送控制系统,可使物流系统的成本大大减少。
两天会议,内容充实,专家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与会代表的物流实践带来建设性启发。
(物流工程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