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入世对机械工业的影响预测

    一、2003年的承诺

1.机械工业关税平均降至11%,机械产品的税率不同程度降低。

    2.工程机械部分产品的特定招标和许可证将取消。

    3.汽车配额增加至92亿美元,配额增加造成的压力比关税下调更大。而2002年的配额中,60%用于零部件,估计2003年还将维持这一比例,这为整机(车)厂大量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提供了更大空间。

    二、2003年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

1.入世对进口的诱发作用开始显现。根据海关统计,20031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都出现了高速增长,进口额达163.4亿美元,出口额达147.9亿美元,进口额的增长比出口额增长高出近18个百分点,当月进出口贸易逆差达15.5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逆差较大的商品有:

电工器材类,进口增长47.6%,进出口逆差1.6亿美元,其中逆差最大的是通断电路保护装置,逆差额达2亿美元;

机械设备类,进口增长93%,进出口逆差为16.1亿美元,其中逆差最大的产品为机床、纺织机械、工程机械、重型机械;

汽车,进口增长150.6%,逆差7.4亿美元;

仪器仪表类,进口增长57.4%,逆差4.5亿美元。

上述四种逆差上亿美元的产品大类中,从增长速度分析,仪器仪表、电工器材的进口增长在机电产品进口平均增长水平以下,而对20031月机电产品贸易逆差影响较大的是机械设备类和汽车。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预计今后机械设备、汽车、仪器仪表的进口还会继续增长,如果顺差产品的出口增长不能弥补,那么整个机电产品进出口逆差将会继续存在,但逆差的增长速度将在今后数月有所减缓。

2.外国企业专利登记数量剧增。近几年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3%,几乎是国内的2倍,大量专利的保护使我国机械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成本增加,进入新产品领域的技术壁垒加高。如日本企业在中国数码相机的专利问题上已达成一致,这预示着继DVD专利费风波后,中国数码相机生产企业也将面临专利费征收的问题。

32002年一些原材料工业在采取反倾销和发动保障措施后价格上扬,将在2003年对机械工业的制造成本产生消极影响,对价格压缩空间已经很小的机械工业非常不利。

 4.出口产品档次低,过度依靠价格取胜,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这是遭到对方反倾销、发动特保措施的结构性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以解决。在国外,中美入世协议中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15年以及专门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2002年开始扩大到其他国家,不仅美国,现在欧盟、日本、印度、韩国等已经在本国法律中确立了专门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对中国机械产品出口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入世虽然使欧盟等国和地区取消了一批限制目录,但新的技术壁垒在2003年将迅速取而代之,继续为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设置障碍。

5.入世后,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弱化,用户与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传统纽带正在改变,特别在用户高起点的大型项目建设中,目前的状况是,用行政手段为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落实依托工程,已经越来越困难。

 62003年,外资将加大进入中国机械工业的力度,外资正在从20世纪80年代的“合资”90年代的“控股”向现在的“独资”转变;从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从生产低档产品向生产高档产品转变。

三、应采取的措施

1.密切关注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情况,尤其是在专利公告期内应积极提出是否符合专利要求的意见。

2.加强对出口量大、出口附加值低的机械产品的引导,以及对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有关出口反倾销和国外技术壁垒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3.培育、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加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仿照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建立的预警体系,各有关行业也应开展预警工作,以便对行业的运行进行及时指导。

5.加强企业间、企业和用户间理智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工作。

6.各行业协会要密切关注国家对上游企业实施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确保处在下游的机械工业企业权益不受到损害。

(工作总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