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在天津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作者:表面工程分会 文章来源:表面工程分会

图片

2025年5月9-11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海南大学共同承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天津华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十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主题为“表面工程技术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1100余人参加。

本届大会共设立1个主会场和22个分会场。会议共展示学术成果585项,其中包含大会主旨报告3个、大会特邀报告13个、分会场邀请报告258个、分会场口头报告282个、墙报29个。

5月10日上午,大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由天津大学汪怀远教授主持,天津大学党委常委李斌副校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侯建国、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魏建军董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任委员雷明凯教授先后致辞。

图片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李斌副校长致辞

图片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侯建国致辞

图片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魏建军董事长致辞

图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任委员雷明凯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程玉峰作了题为《扫描开尔文探针与纳米压痕技术研究钢中氢的影响》的主旨报告,针对氢在钢中的渗透导致材料的脆化、开裂问题,通过测量材料表面功函数变化,间接表征氢的局部分布及富集区域,实现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氢检测,为油气管道、氢能装备的寿命预测提供新方法。

图片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程玉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嘉琦教授作了题为《透明吸波体技术》的主旨报告,针对传统吸波材料的高吸收率与透明度难以兼顾的问题,通过材料设计、结构创新、性能优化,实现材料电磁吸收带扩宽,混合隐身性能增强,宽波段大范围电磁调控,以及红外-微波多光谱伪装,实现了“透明”与“吸波”不可兼得的技术突破。

图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嘉琦教授

天津大学汪怀远教授作了题为《新能源装备表面工程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围绕新能源装备关键部件的表面功能涂层技术、性能优化及工程应用展开,针对极端环境下深地深海油气装备防护、CCUS、氢能储运、光伏发电设备、换热器等功能表面需求而展开研究,通过纳米材料合成、涂层制备与调控、界面强化、功能一体化等技术提升装备可靠性、效率及寿命,助力新能源产业降本增效。

图片

天津大学汪怀远教授

随后,华东理工大学张显程教授作了题为《表面的魅力:局部强化提升宏观疲劳性能》的报告;山东理工大学郑宏宇教授作了题为《激光表面改性与微纳结构制备的近期研究》的报告;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付安庆副院长作了题为《油气及新能源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的报告。

图片

张显程教授

图片

郑宏宇教授

图片

付安庆副院长

下午,大会报告继续进行。北京科技大学庞晓露教授作了题为《陶瓷涂层致金属基体韧性提升机制研究》的报告;吉林大学刘燕教授作了题为《仿生结构化功能表面的界面行为及应用探索》的报告;中广核集团彭群家研究员作了题为《电化学抛光与空化水射流冲击处理影响核电关键材料腐蚀与应力腐蚀的机制》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梁健正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科学超深钻铝合金钻杆的腐蚀失效分析》的报告;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段海涛研究员作了题为《表面超声加工与离子注入复合强化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岳文教授作了题为《超万米深部钻探机具表面防护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报告;西北师范大学李文生教授作了题为《轻金属表面功能涂层设计及使役损伤机制》的报告;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邓春明作了题为《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王亚明教授作了题为《航天特种防护陶瓷涂层低温制备与极端环境使役性能》的报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崔岁寒助理研究员代吴忠振教授作了题为《软基体表面渗镀一体化工艺与系统装备研究》的报告。

图片

庞晓露教授

图片

刘燕教授

图片

彭群家研究员

图片

梁健正高级工程师

图片

段海涛研究员

图片

岳文教授

图片

李文生教授

图片

邓春明教授级高工

图片

王亚明教授

图片

崔岁寒助理研究员

5月11日全天进行分会场报告,分会场涵盖薄膜技术、热喷涂技术、摩擦学技术、激光加工及增材制造技术、微弧氧化及液态等离子体技术、表面超疏水防除冰技术、高端专用装备表面工程技术、能源材料表面工程及应用、高熵合金及其涂层应用、生物材料表面工程、数据驱动表面工程、仿生功能表面技术及应用等。分论坛聚焦各领域的关键问题,吸引众多专业人士参与研讨,激发思想碰撞的火花。代表们各抒己见,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实际应用,从技术创新突破到产业发展路径,全方位探讨表面工程领域的新进展、新挑战与新机遇。

图片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表面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和产品展示与交流活动。40余家企业纷纷展示最新研发成果与创新产品,通过现场展示与交流,企业不仅向外界展示了自身实力,还与科研团队、潜在客户等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图片

本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探索“学术交流—技术展示—产业集聚”的模式,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交流平台,促成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与转化率。未来,全国表面工程大会将持续推动我国表面工程行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步,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表面工程分会

 

编辑: 钟永刚

发布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总部综合管理处

关键词:表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