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生产工程分会2025年会暨面向智能制造技术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工业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指导、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生产工程分会主办,广东科技学院承办,广东工业大学协办。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强教授,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生产工程分会理事长、广东科技学院副校长阎秋生教授,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高俊国教授以及南方科技大学张璧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学会会员、企业代表以及教育工作者等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报告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华南理工大学黄沿江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陈扬枝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李扬教授、广东科技学院王春宝教授级高工作主题汇报。
华南理工大学陈扬枝教授以《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数智化制造与运维技术》为题,剖析了海上风电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智能运维挑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陈扬枝教授做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李扬教授作《基于超声相控阵的动力电池模组汇流排焊接缺陷检测》的邀请报告,展示了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突破。
李扬教授做报告
广东科技学院王春宝教授级高工以《老龄数字化 AI 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为题,结合临床案例阐述了智能装备在养老产业中的场景落地。

王春宝教授级高工做报告
年会下半场会议由广州大学梁忠伟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蒋乐伦教授、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蔡廉勇经理、广州数维智远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谢仲龙总经理作主题汇报。
中山大学蒋乐伦教授带来《磁场辅助制造与磁控机器人》报告,深入探讨了磁场调控在微纳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磁控机器人在复杂工况下的精准操控技术。
蒋乐伦教授做报告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蔡廉勇经理与广州数维智远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谢仲龙总经理分别围绕 “CAX 一体化” 与 “工业软件国产化趋势” 展开报告,呼吁学术界与企业协同攻克工业软件 “卡脖子” 难题。
蔡廉勇经理做报告
谢仲龙总经理做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张璧教授主持 “数智引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专家论坛” 。广州大学梁忠伟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潘继生教授、佛山大学乔健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曾达幸教授、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倪明堂教授级高工、广东大族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巫礼杰七位专家围绕 “数智引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璧教授、梁忠伟教授、潘继生教授、乔健教授、曾达幸教授、倪明堂高工、巫礼杰总监
梁忠伟教授强调,机械工程领域的数智化转型需以科教融汇为根基、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分析机械工程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驱动力以及当前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主要存在的问题,呼吁学会、高校与企业打破壁垒,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本次会议中,他再次强调各方合作的重要性,并对未来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潘继生教授提出“机械设计数字化改革”想法,强调将科研项目中的数智化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反哺机械设计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例举的AI自动出题与智能答疑系统,为AI时代工程教育提供了新范式。潘继生教授的机械设计数字化改革,自动出题、自动回答学生问题,是AI时代的一种创新。
乔健教授总结学院在数智引领下的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实践,强调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性,提出“本科生3+1培养模式”,通过3年校内课程与1年企业实践的深度结合,将科教融合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现场展示的学生实践成果获一致认可。
曾达幸教授提出“四段式项目驱动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为纽带,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强调数智化教学体系建设和产教融合实践的重要性,他期望与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机械工程领域的数智化进程,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倪明堂高工在会议中强调智能机器人在数智化时代的重要性,阐述当前智能机器人领域在数智化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分享科教融汇在智能机器人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指出应深化智能机器人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并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作为企业代表,巫礼杰总监的发言打破了“企业只重应用”的传统认知,提出“产业界需与高校共建基础研究平台”的倡议,强调理论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企业应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推动自身发展,他表示将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半导体装备行业的数智化进程和人才培养工作。
随后,现场教授、学生与嘉宾们开展了热情且极富意义的互动交流,表达了对演讲内容的深刻共鸣以及对未来方向的个人思考。
最后,张璧教授对本次论坛的讨论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概括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和建设性意见,强调数智引领下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在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共识和行动方向,并期待在未来的交流合作中共同推动数智化领域的发展。
来源: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本文有删减
编辑: 钟永刚
发布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总部综合管理处
关键词:生产工程, 智能制造, 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