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械工业——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2日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史·图志卷》

 

1978121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由此也启动了中国机械工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首先是适时推动产供销管理模式及价格体系的改革。率先突破了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分配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宁江机床厂与1979625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突破了过去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束缚;19808月在长沙举办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需直接见面交易会,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任务靠上级安排,材料靠上级供应,产品靠上级收购”的局面。1982年之后,随着中共十二大精神的贯彻,市场经济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指令性计划产品的范围和数量进一步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只有发电设备和汽车尚有少量国家订货。绝大部分机械产品已经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按照市场规则自主参与市场竞争,中国机械工业平稳地实现了已实施4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大变革。与此配套,进行机械产品的价格体系改革,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定价范围,机械产品价格放开,使价格能够比较灵活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关系的变化。


1979625日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广告全版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机械工业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束缚”的第一份广告,影响巨大)

第二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和民营经济快速崛起。机械工业国有企业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推进大型企业上市,改革的着力点始终围绕着搞活企业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和改组,机制性不利因素已经明显减少,相对优越于民营企业的较强科研开发实力和规模效应逐步凸现,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所需的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装备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如上海、东方和哈尔滨三大动力设备公司生产的发电设备,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等大型集团生产的轿车都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冷热连轧板设备主要由一重、二重制造。国有企业成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主体力量,700mw水电机组、超超临界1000 MW火电机组、大型冷热连轧板机、大型舰船和海洋工程装备、航天和各种飞机等高精技术装备,均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开发研制。国有经济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中仍居极为重要地位,特别是一些重大技术装备地位更为突出。

2000-2007年国有企业在机械工业中的比重(%

 

2000

2005

2007

工业增加值

42.16

30.67

23.71

销售收入

43.58

31.77

25.93

利润总额

30.65

26.75

28.30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时退出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定位,至90年代承认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揭开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不断改制、创新、发展,一批民营强势机械企业已经崛起,特变电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正泰、德力西、华立、万向、吉利、长城、宗申、力帆等机械、汽车集团公司,已具有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实力,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混合所有制的出现,一批强势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获得巨大成功。新疆特变电工并购了大型国有企业沈阳变压器厂,一跃成为研制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和±800KV直流输电线路装备的明星企业;中联重科与国有浦沅工程机械集团强强联合,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的强者;万向集团在成为国际知名汽车零件公司后,又投巨资控股汉中的几个机床企业,进入数控机床领域。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地位更显突出。民营机械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的比重,2000年近40%2005年己提高到50%左右。

机械工业各经济类型企业主要指标比重情况(%

 

2000

2007

国有

民营

三资

国有

民营

三资

工业增加值

42.16

39.49

18.35

23.71

51.45

24.84

销售收入

43.58

37.15

19.27

25.93

48.21

25.86

利润总额

30.65

43.69

25.66

28.30

45.97

25.73




【注:以上所有内容皆摘自于《中国机械史·图志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