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年会暨航空动力装备可靠性学术会议会议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 作者:宋耘 文章来源:可靠性工程分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定于2023年12月9-11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召开“第36届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年会暨航空动力装备可靠性学术会议”。
大会诚邀全国专家、学者共聚沈阳,分享机械装备可靠性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交流机械装备相关的可靠性设计、制造、运维、评估方法与技术,探讨可靠性发展的新领域与新方向。
会议包括三个板块:
    国内著名可靠性专家学者大会报告及深入研讨
    可靠性工程问题专题论坛(全体大会报告专家就“可靠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详细解答与会者提出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建议)
    可靠性统计分析方法和可靠性模型应用培训
欢迎全国各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博/硕士研究生参加。
一、会议内容
    大会报告及演讲嘉宾(12.10全天):
1.    系统可靠性评估通用方法——有限马尔科夫链嵌入方法,崔利荣 教授,青岛大学
2.    电连接器贮存可靠性加速试验与评估方法,陈文华 教授,浙江理工大学
3.    可靠性与寿命加速试验技术,陈循 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4.    航空发动机轴承可靠性研究现状与问题,黄洪钟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5.    飞机结构可靠性设计思想与实施途径,姚卫星 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与运行安全,陈雪峰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7.    故障驱动的装备可靠性耐久性正向设计技术及应用,喻天翔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8.    基于失效机理和传播行为的装备可靠性设计与加速验证,陈云霞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    长寿命动力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评价与增长方法研究,王正 研究员,北京航空动力研究所
10.    寿命指数分布/恒失效率产生的物理条件与适用场景,谢里阳 教授,东北大学
    可靠性专题论坛(12.11上午):
可靠性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案探讨、交流、解答
    可靠性培训(12.11全天):
可靠性统计方法,蒋仁言 教授,长沙理工大学
可靠性模型与应用,谢里阳 教授,东北大学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理工大学“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程序/组织委员会:陈文华、谢里阳、陈循、黄洪钟、张义民、李天舒、赵永翔、宋耘、钱文学、潘俊、明志茂、胡志勇
三、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 - 11日(星期一)
其中:
12月9日全天报到,12月10日全天大会报告,12月11日可靠性问题研讨(上午),12月11日培训(一天)
会议地点:沈阳市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西路80号


四、会议注册缴费
注册
参会代表请务必填写报名信息,以便会务组提前做好会场布置和就餐安排。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报名。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11月30日。
 


https://www.wjx.top/vm/Qxhe9nT.aspx#
缴费 (请备注 可靠性年会+姓名)
注册费1200元/人(涵盖大会、专题论坛和培训),参会专家学者食宿由会议承办单位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方式一:请支付宝扫描以下二维码完成缴费方式

二:现场缴费


未提前注册或交费的代表,可在报到现场注册并刷卡或支付平台(微信)缴费。
为减少现场等待时间和方便开具发票,请参会代表优先使用在线支付方式支付注册费。

注:会议住宿
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地址:沈阳和平区文体西路80号
价格:
双人间:普通标间 350单早 400双早;商务双床 400单早 450双早
大床房:商务大床400单早 450双早;行政大床 500单早  550双早 
预订电话:83690000
交通:
桃仙机场 - 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打车约55元
沈阳站 -   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打车约17元
沈阳北站 - 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打车约22元
 

会议联系方式
胡智勇    13889350678 
钱文学    13940425344


报告人简介:


崔利荣  
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特聘教授。1983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Swansea)获得博士学位(概率与统计学)。曾于1986年至1999年工作于中国航天工业部,2000年工作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3年至2021年5月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2021年5月至今就职于青岛大学。曾在英国、台湾作为访问学者。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SCI期刊)副主编10年(2005.1—2015.9)。现任IISE Transactions(SCI期刊)副主编,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CI期刊)副主编,Quality Technology & Quantitative Management(SCI期刊)副主编;任多个学术组织的常务理事、理事、分会主任、分会副主任。国家自然基金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主持(曾经与现在)国家自然基金6项面上项目,1项重点项目。
报告摘要: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系统可靠性评估是可靠性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报告就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一个普适方法: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方法进行详细的报告。报告以一些常用的可靠性系统为例来展示该方法的使用,同时,也将对该方法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展望。

陈文华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省高校特聘教授(钱江学者)、省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兼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可靠性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可靠性系统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教育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期刊编委;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机电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机电产品可靠性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主任。曾任: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科技处处长、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科技部副部长、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加速试验、寿命预测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计划、863计划、国防技术基础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和一等奖各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17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各1项。

陈循

国防科技大学装备综合保障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授,智能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曾任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校教委会委员、校科技委委员。原总装第1-5届可靠性技术专业组专家,国家某重大专项质量可靠性专家组专家兼可靠性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可靠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英国STRATHCLYDE大学和加拿大ALBERTA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机电工程、可靠性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国家精品课程首席教授,先后主编出版教材4部,获军队教学成果奖2项,2004年获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先后主持国家及军队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1项,主编出版《机械系统建模与动态分析》、《可靠性强化试验理论与应用》、《加速寿命试验技术与应用》、《机电产品加速试验建模分析方法与应用》、《非高斯随机振动疲劳分析与试验技术》等学术专著6部,领衔的可靠性试验技术科研团队两次获全军装备技术基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黄洪钟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高性能机电组件技术组专家,国防科工委可靠性专业组专家,空军航空装备可靠性专业组专家,中国航发集团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轴承技术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际工程资产管理学会会士(ISEAM Fellow)。主持和参加了中美、中加、中澳、中波国际合作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专项课题、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研究项目、装备发展部武器装备预研项目、装备发展部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等,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8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6部。2014年至今,每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姚卫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飞行器综合设计理论和技术教学和研究,发表期刊学术论文330多篇,著作3部,教材4部。获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曾兼任总装备部第四届“飞机总体技术”专业组成员、空军航空装备可靠性工作决策支持系统飞机专家组专家、“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等社会职务。被评为“做出优异成绩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航空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四座轻型飞机NH40总设计师。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了飞机结构设计思想的演变、结构可靠性设计和验证的准则、标准和实施途径;材料科学、制造工艺、数字化技术、维修技术等学科与飞机结构设计紧密结合,为实现飞机结构的轻量化、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设计目标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自由度。

陈雪峰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动态信号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故障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端装备健康管理与智能运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2 项、教育部一等奖3 项,出版专著 6 本,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风电、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核电等领域,研制的监测诊断系统列装上万台套,取得了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报告摘要: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EHM)是先进发动机的重要标志,对于保障发动机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典型如主轴承失效是发动机空中停车和单发飞机等级事故的机械主导原因之一,导致我国发生多起严重的等级事故。主要介绍强噪声弱特征条件下的航空发动机快变振动信号分析新方法、叶端定时与HUMS等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软硬件系统。

喻天翔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现任航空学院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飞行器体系贡献度与综合设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装备可靠性方向负责人,担任中央装备发展部可靠性系统工程专家组、XX重点型号“四性及PHM”技术支持专家组及“XX工程”质量可靠性提升专家成员,航天六院11所特聘专家。长期从事装备机械系统可靠性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围绕复杂工况下机械系统可靠性技术难题,主持包括1项973课题、3项自然基金和XX专项等在内的5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9项,多项研究成果应用解决了多型国家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验证难题。
报告内容简介:在可靠性技术和工程应用领域,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来看,电子产品可靠性研究及试验方面较为成熟,而机械、机构或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技术及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团队在机械可靠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将从研发阶段如何开展正向可靠性设计角度,介绍基于故障物理可靠性分析方法内涵和发展,并通过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剖析,介绍装备典型零部件和复杂机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理论与方法。

陈云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副院长,北航女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常务理事(兼副总干事)、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国家安全基础研究课题、装备预研重点基金、国防基础科研子项目、重大型号工程研究等项目共30余项,撰写装备设计规范文件7份,出版行业标准2部,获军民企业技术应用证明文件12份,获国防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共计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授权技术发明专利4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开发并主讲本科生核心通识课程《可靠性物理》、研究生核心理论课程《可靠性物理基础》、博士生学科基础课程《高等可靠性理论》。

王正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动力机械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应用、闭式循环发电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基础加强技术领域重点基金等20余项课题研究;作为可靠性技术负责人,承担多项重点型号任务。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机械时变可靠性理论与方法》、《车用涡轮增压器结构可靠性》、《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等,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章”、“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提名奖”等称号。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推进技术》期刊编委等。

蒋仁言  
蒋仁言,长沙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1997 - 2005年期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国际杂志“Reli. Eng. & System Safety”,“Int. J. Reliability, Quality and Safety Eng.”和“Int. J. Reliability and Applications”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维修理论。近几年的研究集中在“高度截尾数据条件下的可靠性建模”,“工程系统多准则综合性能评价”,“制造可靠性”和“制造过程能力分析与参数优化”。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为金风科技、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质量、可靠性和维修等领域的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在“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维修决策理论”方面的研究获2017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240多篇,出版专著5本。入选爱思唯尔2014-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安全、风险、可靠性和质量领域)和2020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谢里阳  
东北大学教授,“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常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包括结构疲劳、系统可靠性、虚拟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两机专项课题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著有《机械可靠性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编辑: 袁俊瑞

发布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总部学术处

关键词:可靠性 年会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