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工程化制造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作者:王玉婷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办事机构学术与期刊处

9月27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生物组织工程化制造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李骁担任执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朱卉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毛茅以“微结构调控活性定向心肌组织功能化制造”为题,介绍微纳3D打印技术在功能化活性心肌组织制造中的应用,揭示微结构在驱动细胞定向、促进血管化及实现力电协同调控中的关键作用。与会青年科学家就细胞行为调控机制、压电刺激理念等提问交流。清华大学欧阳礼亮作“载细胞生物墨水设计、制造与应用”报告,探讨如何适应细胞三维生长和组织形成的生物墨水微界面设计与力学微环境构筑,赋能从细胞到组织级别的生物功能转变。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动态水凝胶、类器官及细胞递送中留存率等提问交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远昊以“面向胶原修复的超分子生物智造”为题,详细介绍从设计原理、分子结构、自组装重排到临床前实验的系统性研究过程,并提出临床解决方案。与会青年科学家就AI辅助设计验证、多肽材料普适性、纤维瘢痕可逆性、柔性导电材料超分子组装等提问交流。

自由发言环节,青年科学家们围绕生物制造领域的材料创新、设计方法学、先进制造工艺及临床转化路径等热点、非共识性问题,结合各自研究专长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期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贺永、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贺健康与青年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短期应以体外高通量药筛/类器官模型作为突破口,长期应以体内组织器官再造作为核心目标。融合人工智能、材料设计、工程学与生物学将成为突破现有技术瓶颈、驱动领域创新的关键引擎。要重点关注可降解镁基金属、超分子自组装水凝胶、动态响应型水凝胶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面向临床转化,需以“简化”与“标准化”为导向,确保前沿科技成果能高效、安全地惠及患者与社会。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清华大学生物制造中心实地考察,了解生物3D打印、智能生物反应器、仿生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展与应用潜力。

编辑: 王玉婷

发布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办事机构学术与期刊处

关键词:青年科学家;沙龙